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_300上门4个小时电话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使淮盐高贵起来的人们

发布时间:2023-12-04 阅读量:

□ 吴方友

  淮盐高贵,贵不可言,贵了几千年。被温良恭俭让道德观浸润了头脑的古代先民们,视淮盐如同黄金,将其夸耀到了极点,把这种夸耀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淮盐自古甲天下”。

  “甲”这个词,通俗讲有顶级和“盖过一切”之意。拆开来解读,这一句炫语大致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说,淮盐既好看又好吃,“粒大、色白、干”的特色,堪称绝代风华,在一众华夏盐的品种中鹤立鸡群,自天工开物以来,淮盐历来被奉为至尊上品,无人不服。二是说,“黄金无足走天下”,淮盐也是这样,它走到哪里,哪里就日渐水涨船高地富起来,就像新浦,在清光绪年间还是一个水陆码头小商埠,而仅过百年,新浦已繁盛到在江苏东北、山东东南、滨海海州湾近2万公里的地域,一跃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区域中心城市。究其缘故。我市已故地理学名家张传藻先生一句话道出新浦崛起的奥秘:“新浦兴起与盐运有不解之缘”。三是说,在漫长的古代岁月里,在治国理财家的眼中,谁都不轻看淮盐,淮盐绝不是一般的商品,它虽是钱,却比一般意义上的钱大得多,淮盐盐课被倚重为历朝历代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常占国库税源的1/4~1/2,就像清朝大学士李果赞叹的:“淮盐盐课甲天下”!请看,又是一个“甲”!

  淮盐如此高贵,并非是哪位广告商贴上某种高贵的标签标榜得来的,而是有淮盐以来,超过百代的先人们为淮盐积惠积诚积德,使之从最早的声名鹊起煊赫到后来誉满天下,淮盐能甲天下,实乃百代口碑所建之功。这些可敬的先人们,就是使淮盐高贵起来的人。

  他们是些什么人呢?

  为淮盐创造出高贵的胚身、灵魂和气质的人。前代的人和后世的人都公认,最早为淮盐构筑基因的这个人,名叫宿沙氏,宿沙氏虽只是一个传说,却从来无人怀疑他的真实存在,并绝对相信,宿沙氏最可能是炎帝属下部落中的一个人,这是四千多年前的事了,他最早开创了煮海为盐的历史,他一直被供奉在我们淮盐人认祖归宗的盐宗庙里,在三位盐宗里,宿沙氏被奉为第一位祖宗。

  为淮盐谋求生计和寻找出路的人。这个人叫胶鬲,《史记》认定是战国时人,这个人最早为淮盐探寻出营销之道,尽管“十口之家,十口之盐,百口之家,百口之盐”,人人都需要盐,可怎么能让盐走进千家万户,胶鬲拿出我们今天常说的“百千万”劲头和吃苦精神,为淮盐开发销路,终于让贵族化的淮盐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都轻轻盈盈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胶在盐宗庙里无可争议地被奉为淮盐的第二位祖宗。

  为淮盐强国精准制定出非凡国策即实施峻法管盐的人。这个人叫管仲,他在齐桓公时代为相,最早提出和推行“官山海”的政策,此举极大地放大了海盐的价值,把盐潜在的经济价值变成“强国梦”的强大抓手和强劲推手,目光直扫春秋霸业,遂令齐国捷足先登。管仲放下的“官山海”样板,从西汉起到唐宋元明清,凡做君王掌社稷的都打他的“谱”,用之富国,屡试屡效,用之强兵,莫与争锋。为此,管仲也理所当然地被奉为盐宗庙里的第三位淮盐祖宗。

  还有呢?

  为淮盐记忆青史留名的人。有太史公司马迁,他在《史记》里讲“东海,彭城以东,有海盐之饶”,这一句,很值钱,“汗青”之简留下的记载,简直一句顶一万句。有千古大儒孔子,他在《尚书·禹贡》里讲,“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贡盐絺”。斥在古代是盐的意思,絺是丝绸,两者都是进贡给周王室的贡品。孔子记下的是3千多年前青州包括淮盐的唯一“史载”,因为淮盐区史上曾隶属过以临淄为王都的齐国;有为淮盐参与天下大事记下相关真迹的司马光,他的《资治通鉴》,不绝如缕地记录过淮盐为国钜献的功劳。还有,明代的陈椿,以独具慧眼的识见,发掘和整理来自民间的海盐文化瑰宝。为绝世独立的海盐绘下了《熬波图》,52幅实景图像,栩栩如生地记录了盐工煎盐的工艺流程和生活实景,它是入文的,又是科技的,《熬波图》对360行中的其他人而言可能不算回事,却是淮盐人要传承文脉的传家宝。《

  为淮盐生产技术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人。淮盐生产历经百代,而从科技角度看,约可浓缩为三个时代:宿沙氏创立的煮海为盐算一个科技时代;在吸取宋元天日晒盐技术基础上,明代盐民丁永发明海水滩晒制盐算一个时代;新中国建立后,20世纪中叶发明的塑苫结晶晒盐,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科技时代,后来的矿卤日晒只是附丽于塑苫晒盐的一种技术改良,同上述三大科技时代比,算不上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科技时代。学术上的人文时代通常以朝代为纪元和计时,但若论科技时代,则是以它的科技发明时代特征,科学应用价值大小和在科学高端低端的地位来评判,与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以科技发明刻划出一个时代,短的可计百年,长的可达千年。长的千年,是淮盐一个科技时代的漫漫长夜,即如煮海为盐,大家都依照一种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短的如塑苫结晶时代,距今不过60多年,如今科技虽存,但盐田多数已废,这是港城大开发的“副作用”。回眸记忆中的淮北盐场,从上世纪60年代起,大规模试验与推广塑苫结晶技术成为家喻户晓之事,那种举八大盐场之力,由全局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领滩手组成浩浩荡荡的科研大军,研究推广塑苫结晶的动人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可惜今天已不复能见。但就是这样的一大群“土包子”科研队伍,在淮北盐场的大地上,曾写下彪炳史册的塑苫结晶瑰丽诗篇,就是靠这样的创新和发明,淮盐人基本上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淮盐生产中“人天之争”的亘古难题,让淮盐人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找到了接近于终结的最好办法,创造了淮盐科技史的新纪元。正因有了扭转几千年“人天之争”中淮盐人始终处于劣势的好办法,为国家“多产盐产好盐”的豪言壮语,才真正在淮盐人的心头动人地传唱开来。新时代的淮盐之名,依然无愧地“甲天下”。

  在那些使淮盐高贵起来的人们中,尤其不能忘记为淮盐与国家立下特殊功勋的人。像唐朝的刘晏,他创造的“榷盐制”和“常平法”,曾为唐朝每一个盛世的发生发展,立下过不可磨灭之功,也为唐以后的每一个朝代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实用管用的思路。值得一提的还有,刘晏的“常平法”,曾经“出口”到《呼啸山庄》的诞生地——西方,为解决20世纪30年代普遍陷入重大经济危机的西方,做出了拯救性的贡献。还有,为淮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陶澍,是他推行的“票盐法”,挽救了当时陷入绝境的淮盐,陶澍是淮盐人心目中最好的官,就凭他和刘晏这些人的高贵声名,也足以使淮盐高贵——这就叫地因人而名,人因地而杰。

  在使淮盐高贵起来的人中,不能忘却其英名的,还有那为淮盐发展储备了巨大资源和经济转型首着先鞭的人。曾被毛泽东推崇为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个人之一的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民国初年江苏海岸线大范围变迁,淮南盐区急剧地由盛转衰的窘况下,以一人之力,大胆提出“盐垦”之策,为淮盐整个产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把一条杰出的思路献给了淮盐,张謇不但解决了上世纪“动关国计”的淮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更为百年后今天的淮盐经济转型“跳出盐业谋发展”提供了可以“照着做”的宝贵“图纸”。温故而知新。追念昔日之先贤,礼赞今天之先驱,淮盐的后人们,当奉殇酹酒祭奠这些为淮盐定格青史做出伟大探索的人,一并包括我的父辈的父辈的腁手胝足的盐工们。前代逝去,后代永铭,在我心底,分明是“此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冬日温暖
下一篇:
冬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