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_300上门4个小时电话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经济发展4月“成绩单”出炉数字经济激流勇进

发布时间:2022-05-25 阅读量: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与此同时,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发展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

数字经济打造经济增长第二曲线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叠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1月的4.4%下调到3.6%。今年年初,我国将经济发展目标定为5.5%,在多重压力和考验下,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

“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5月16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在主要经济指标均“下滑”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却逆势而上,彰显出强劲的发展韧性。4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0.3%。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而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2%。此外,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

“线上商品消费维持正增长,补充了短暂的线下消费场景缺失,中长期居民购买力仍然保持韧性。”鲸平台智库专家、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认为,高质量发展趋势将延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增长,制造端投资同比增幅达到双位数,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

数字经济引擎作用持续提升

5月7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此,全国已有近20个省区市出台了数字经济相关立法,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部署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地也加快数字经济立法进程。今年3月1日,《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6月1日,《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正式实施。

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确立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促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上海市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江苏省提出今年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5%左右的目标,浙江省提出今年内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

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从日前各地发布的前4月经济发展数据来看,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表现依然较为亮眼。在浙江,1月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1月至3月回落3.3个百分点;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4.4%、18.5%和12.5%,增速均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月至4月,北京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有所下降,但高端领域持续显现韧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带动下增长65.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5G、人工智能项目的带动下增长44.3%。江西省在发展数字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双一号工程”的支撑下,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已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4.8%,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今年以来,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9%,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分别增长34.4%、122.9%,成为服务业保持稳定的重要支撑。

数字经济将支撑经济长期向好

从投资角度看,付凌晖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投资受到一定制约,但是从先行指标看,投资持续增长。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5333亿元;其中,4月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188亿元,主要集中在信息化、能源等领域。

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我国总体上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变。而受到疫情冲击,在线下消费不振的情况下,线上消费依然保持高速增长。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但电商、网上零售保持增长;1—4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有所提升。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变化的是外部环境,不变的是发展的内生动力。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没有改变,数字技术引领变革增添新动能的潜力也没有改变,数字经济依然将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