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_300上门4个小时电话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统筹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 建设以电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

发布时间:2023-04-13 阅读量:

日前,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举办的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6%左右,要确保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建设以电为中心的新型能源体系,发挥能源电力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稳步回升蓄力赋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

  发挥能源电力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的整体回升向好,全社会电力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杨昆表示,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15万亿千瓦时,一季度增速将超过3%,全年增速在6%左右。1月至2月,全社会用电量1.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与2022年四季度增速基本接近,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在他看来,在电力供需偏紧的背景下,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着新挑战。近年来,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产生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我国,确保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当前能源电力行业的重要任务。同时,随着各行业电气化进程加快,非传统电力负荷快速发展,波动性和敏感性增强。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未能形成电力供应的可靠替代。预计2023年新能源装机将超过9亿千瓦、占比超过30%,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电源占比大幅增加, 沙戈荒等新能源基地加快开发,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缺乏统筹,电力系统运行支撑性电源占比相应降低、调峰资源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调节压力明显增大。

  “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杨昆强调,电力工程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涉及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物流运输等领域,加大电力投资可以有效服务稳增长、稳就业。要发挥能源电力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稳步回升蓄力赋能。

  他表示,电力行业要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协同,统筹新基建和新能源发展,源网荷储全链条合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一批大型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保障企业用电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上下游行业协同推动电气化发展,持续改善电能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

 建设以电为中心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杨昆看来,电力系统是一、二次能源转换的枢纽,在能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加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源产业不断升级优化,以高度电气化加速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我们要科学统筹安全与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他强调,要坚持“先立后破”,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提升安全可靠供电水平。立足国情,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强燃料储备,科学确定并优化调整煤电规模和布局。完善电力供需预测预警机制,加快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持续优化电网配置电力资源能力。实时掌握气象、水情信息,准确掌握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变化,及时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能源电力应急保障安排。

  杨昆同时表示,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主体有待继续培育,市场体系和机制建设正在推进,但是各省级市场建设进度不一,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的功能,还不能满足各类市场主体需求。现行电力市场对新能源的适应性不足,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不高,且以省间交易为主。燃煤发电的容量价值、灵活资源的调节价值尚未得到合理体现,辅助服务成本有待疏导。

  “我们要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他认为,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发挥电力市场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度拉大峰谷价差,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合理分摊新能源发电产生的整体系统性成本,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虚拟电厂等灵活资源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分阶段推动跨省跨区输电价格由单一制电量电价逐步向两部制电价过渡,加大有偿调峰补偿力度,推动破除跨省跨区交易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也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杨昆表示,要加大新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拓宽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多元化应用。开展智慧电厂、智能电网、智能用电、虚拟电厂、微电网、增量配电网等试点示范。在具备高比例清洁能源接入、高密集负荷接入、高度市场化特征的地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推动建设以电为中心的新型能源体系。

信息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