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气晴好、气候宜人,正是出门观光散心的好时机。去哪里呢?想起朋友多次跟我推荐的“海上云台山风景区”至今还没有去过,不如就去那里吧。
兴许是疫情的原因,今年以来这好像是第一次出门游玩,所以心情特别的轻松愉悦。在去往连云港的路上,觉得干净整洁的马路都特别的宽敞。经过云台山隧道时,不禁心生赞叹。印象中的隧道乌漆麻黑、坑坑洼洼,如今经过两年的整治改造,这条使用了20多年的隧道已经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
虽然去的是家门口的景区,但也已经有好多年没有游玩过了,凭借着印像误打误撞的竟来到了宿城水库。如今这里也成了一个收费的景点,但因为十一、十二两月是旅游淡季,实行免费开放政策,所以游人依然很多。
只见三五成群的游人漫步在水库周围的休闲道上,或闲聊,或驻足拍照,或追逐嬉闹。举目望去,眼前是平静如镜的水面,抬眼环顾是漫山的以黄色为基调的五彩斑斓,仰头是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远处山头法起寺似乎还传来隐隐的钟声。景色如此怡人,不禁心下唏嘘,这是宿城吗?也就几年的功夫,什么时候,曾经的小山村竟摇身一变成了人间仙境?
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就像外地游客一样,最后终于找到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原来就在隧道出口不远处,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得不说今天的我就像乡下小媳妇进了县城一样,频频被惊艳到。自认为也是去过不少景点的人,但还是被眼前的富丽堂皇给惊到了。真没想到这是我们连云港景区的旅游接待中心,我差点以为是走进了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大堂。其实不怪我大惊小怪,而应该怪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怪人家宿城乡太有钱。天天听新闻里说“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原来我们的政府早已经引领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旅游业,才短短几年就富了一方村民。
坐在上山的景交车上,新修建的盘山公路十八弯,起起伏伏、兜兜转装足足二十分钟才到达目的地——海上云台山。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俯瞰着山下的连云港码头,已绵延至墟沟,和“在海一方”码头基本连成一片。以前被铁矿砂染得通红的码头货场已经被码放整齐的集装箱所替代,不多的煤堆也都被防尘网密实的遮盖着,整个港区和物流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连云港大桅尖的山头我曾经几次爬上过,但却从没有看到过今天的情景。是山路变了吗?是的。以前上山,走的是“驴道”(跟驴友一起走的),爬高窜低,钻树丛攀岩石;而今是坐着中巴车上山。是山景变了吗?是的。原来很难爬到观景最佳点;现在有多处观景台可以让你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景。是海景变了吗?是的。以前的海水浑浑汤汤,只有不多的小渔船穿行在海面上;而今俨然就是一个国际大港的范儿。航行在海面上的多是十几万吨排水量,最多可装载一万多标准箱的货轮。
如今的连云港港已经承担起新亚欧大陆桥30%以上的中国出口运输业务和中亚60%以上的过境运输业务,成为连接中亚和东亚最重要的海陆转换枢纽。
下山后驱车前往高公岛,没想到在这里再次被惊艳到。原本只是想到码头看看有没有上岸的渔船,兴许能买到一些刚上岸的海鲜,结果却让我们发现了一处新开辟的景点——羊山岛景区。顺着环岛修建的栈道,看到一群群的年轻人,正奇怪着怎么会有这么多年轻人,一辆正在掉头的大巴车身上的字解答了我们的疑问——扬州大学。
继续往前走,在专门修建的钓鱼台上,三五垂钓爱好者正在钓鱼;一群穿着粉红运动衣的中老年人正在往回走,像是参加了什么活动后顺便来这里游玩一下的样子;在半山腰的休息区有一对老年夫妇正在收拾锅碗瓢盆,全套做饭工具彰显出他们资深的自驾旅游爱好者的身份。
算算自己差不多有六七年没怎么在连云港游玩了,也就是这几年的功夫,连云港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年以来,常常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着;今天一行,又因自己是一个连云港人而自豪。